二战后 英国和法国在新成立的联合国中还是常任理事国,这说明,在新的世界秩序中,英国和法国都拥有重要的地位,是需要协调一致的大国。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意味着英法还可以主导世界。由于自身势力的变弱,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挑战。
图片
二战,虽然动摇了英法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但英国和法国还有大量的“资本”供它们在国际上掌控话语权。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出现,让英国和法国不得不低头,承认世界的“领导者”已经易主。
一、非常复杂的阿以冲突
英国人非常习惯做搅屎棍,在彻底从中东撤出去之前,做了一个布局,那就是支持犹太人复国。巴勒斯坦地区在历史上的确是犹太人的故乡,但是他们已经离开很久了,他们的回归势必会挤压当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抵制,阿拉伯人组成联军进攻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希望打败犹太人,彻底解决这“外来户”。
图片
本来,阿拉伯联军解决以色列是很容易的事,毕竟以色列刚刚建立,立足未稳,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战争初期,阿拉伯联军也是按照击溃以色列的节奏去的,这个时候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了停火请求,美国和苏联支持了以色列,为以色列争取到了四周的停火时间。以色列人依靠这四周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并争取了美国的援助,而后狠狠的收拾了阿拉伯人。
此后,阿以双方又出现了三个月的停战,停战过后,以色列越战越勇,完全占据主动,阿拉伯人不仅没有占领以色列的土地,反而被以色列占领了很多土地。从此以后,阿拉伯国家在和以色列的战争中开始处于弱势,以色列能够获胜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支持,美国与以色列属于伴生关系,不是简单的石油利益,由于犹太财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实际已成为以色列的“附庸”。凡事都有例外,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不仅没有支持以色列,也没有支持英国和法国。
图片
二、运河影响下的列强利益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是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不走苏伊士运河,欧洲人需要绕行很远到西亚、南亚乃至更远的东南亚、东亚。苏伊士运河是由法国人开凿的,后来把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英国也逐步获得了运河的控制权。
图片
1951年,独立后的埃及宣布推翻了1936年《英埃条约》,并要求英国从运河地区撤军。1954年,英国被迫同意放弃运河,并在1956年彻底从运河撤军。即便没有驻军,英法还是控制着运河。运河被看作了英法维护战后利益的“生命线”,绝对不容有失。埃及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提款机”被别人掌控,突然宣布运河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埃及总统纳赛尔断然拒绝,战争一触即发。
单就实力来说,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实力要比埃及强很多,但在苏伊士运河爆发的一周后,占尽优势的英法以联军,被迫撤军。
图片
不战而退,自然不是英法以“良心发现”,而是有外部的干涉,这个外部就是美国和苏联。美国不支持传统盟友英法和新盟友以色列,这是很奇怪的。盟友归盟友,美国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英法在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上所作所为就是殖民者姿态,这种姿态并不是二战后美国愿意看到的,要知道,如果没有美国伸出援手,英法绝对会被德国人打垮,因此,美国人对于曾经的老大哥英国人和法国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仰视。美国有夺权的想法,显然苏伊士运河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英法明显欺负人,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又有一定地位,美国支持埃及,在一定程度上占据道义,还有苏联明显的支持埃及,苏联给以色列和英法的照会措辞,明显让他们坐立不安。
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
在致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的信中称:“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很明显,苏联人不是说说而已的,苏伊士运河的危机很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性战争的导火索,美国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以色列人和英法也已经坐立不安。美国也不得不给自己的盟友施压,英法以联军最终撤军。以色列从埃及的西奈半岛撤离后,获得埃及解除对以色列船只进出蒂朗海峡的封锁,确保了以色列在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三、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危机加速了英法殖民体系的瓦解,英法从世界霸主宝座上跌落,美苏开始掌控世界。这里还要重点说一下,法国在看到美国不是可靠盟友还有苏联重要武器的威胁下,开始自己发展武器,在一些方面脱落美国的掌控。埃及则因成功保卫了苏伊士运河,在阿拉伯世界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英法做梦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颜面扫地的形式,从苏伊士运河撤出自己的势力,以色列人更没想到,美国也不全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总之,苏伊士运河危机完全颠覆了盟友关系的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pc加拿大28是什么东西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